论文查重-论文的查重率究竟代表什么?

查重工作在杜绝学术造假情况,处理学术环境环节上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目前有些院校一味追求论文查重检测结果,导致论文被修改得体无完肤,查重检测结果就是论文查重后的总相似比,即论文普遍重复率。
虽然大家呼吁论文审核不能把查重结果作为论文工作的唯一标准,查重结果只能作为判断是否抄袭的参考依据之一,盲目寻找数据信息指标值实际上是高校对论文工作任务的一种怠工。因此,大学的指导老师本应该用心仔细地检查论文,论文查重检测系统产生后,指导老师把查重数据信息作为衡量论文的关键指标,着实让指导老师和组织管理人员“省时省力”,但是这样说真的可以让毕业生的论文质量提高吗?如果不是,那属于不属于初心呢?论文查重
一切学术,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前人科学研究的框架之上。科研环节要有大量的参考书,包括本学科的经典著作,才能把握好这一方面的科学研究在现阶段是什么样子,有哪些难点,才能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。作为技术工具,论文查重系统现阶段还无法准确区分哪几篇文章是合理的相似,哪几篇文章是科学合理的引用,哪几篇文章是单纯的剽窃,只是将相似率粗略地计算一个整体,既有失恰当,也可能影响学术的继承性。
为能够通过学校要求的论文查重相似率标准,不少毕业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,特意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了一定的修改。竭力压缩论文综述的篇幅,尽量减少引用篇幅,运用错乱的文章顺序,故意修改一些学术描述,增加一些多余的修饰语,把截图转换成图片插入文的中度对策,甚至编写两个版本的学术论文,被分成查重和最后答辩。这种情况,不仅在客观上降低了论文的质量,而且还扭曲了对学术方法的认识,明显违背了学术的初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