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前关于论文检测的话题讨论很多,各种剽窃的状况也屡见不鲜,所以很多高校都是在大学本科论文中要求进行论文检测,以防止出现这样的状况,而事实上,整顿中国知网的论文检测之风,一定要从大学本科环节做起,因为习惯是天性,养成就会变自然。
在大学期间,一个人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心态往往刚刚开始,而且在大学期间很兴旺。高校本科环节,课程设置量大、多、杂,教师讲授的风格和水平也各不相同,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,很难培养和斟酌学术研究的欲望和设计灵感。假使在这一环节上,没有寻书求句,没有沉思默想,没有刻苦钻研,也没有精益求精,而仅仅用百度或知网,输入关键字或主题风格,免费下载一堆宏文高论,再巧施幻术,或更改词序,或删减变通,那么,在未来的学术个体行为中,除了故伎重演、愈演愈烈,又怎能为学术添砖加瓦?
毫无疑问,人们可以将这种极端的个人行为归咎于缺乏学员的诚信。但也不能忽视和忘记一个现实的事实,那些参加过多年专业论文答辩的教师们,对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和“真假”一望即知,压根不用靠哪种论文查重检查软件,他们的技术专业功底就是最优秀、最可靠、最权威的“论文免费查重检查软件”!
然而,面对自己在校大学生的“大手笔”,部分教师的检验作用还不够全面,可能导致一篇篇拙劣的学术研究论文流入学术研究圈。这种个人的渎职行为,似乎是来自于对学员好的学习表现的怜悯,实际上是伤害学员的人格特质和发展的潜意识“恶”。因为受训者经过这一恶性事件,从这其中得到某种形式的造假行为的正当暗示和默许,或者说是一种心灵手巧,他们往后走,他们反复观察和实验,竟意外地发现百试不爽。